铁鞋:铁路防溜安全的“隐形守护者”
铁鞋,又称止轮器或制轮器,是铁路系统中一种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安全装置,专为防止机车车辆在静止状态下因坡道、风力或机械故障等原因发生意外移动(即“溜逸”)而设计。它并非供人穿着的鞋,而是为“火车穿的鞋”——一种放置于钢轨上、卡住车轮的金属制动工具。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机械摩擦与卡阻,将车轮牢牢固定在轨道上,确保站场、编组线、检修库等区域的作业安全。
以下从功能原理、结构特点、使用场景、操作规范、发展历程及安全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解析:
一、核心功能与工作原理
1. 基本作用
防溜制动:当机车车辆停放在有坡度的线路、大风天气或制动系统失效时,铁鞋作为物理屏障,防止车辆自行滑动。
辅助制动:在编组站、驼峰区进行车辆解体作业时,用于控制车组溜放速度,实现停车。
2. 工作原理
当车轮滚上铁鞋时,其头部斜面引导车轮进入卡槽;
车轮踏面被铁鞋头部垂直面顶住,形成刚性阻挡;
轮轨间的滚动摩擦转变为滑动摩擦,产生巨大阻力,迫使车辆减速直至停止。
形象比喻:如同给高速滑行的物体“踩下机械刹车”,通过硬性阻挡实现制动。
二、结构组成与技术特点
1. 基本结构
铁鞋通常由两大部分构成:
底部(底板):与钢轨接触,提供稳定支撑;
头部(挡板):呈斜面+垂直结构,用于引导和卡住车轮。
高级型号配备锁爪、铁链、钥匙锁扣,实现防盗与防脱落。
2. 关键特性
材质坚固:多采用高强度铸钢或合金材料,耐压抗变形;
重量适中:单只重量一般在10–30公斤,便于人工搬运;
标识清晰:每只铁鞋均有专属编号,纳入管理系统,实现“定置、定位、定责”;
可检可溯:建立管理台账,记录配置位置、使用状态、检查周期等。
三、使用场景与典型应用
1. 常规使用场景
场景 用途
车站编组线 防止解体车辆溜逸
机务段/车辆段库内 停留机车防溜,执行“保压防溜”措施
到发线、专用线 大风、坡道地段临时固定
事故应急 列车制动失效时紧急拦截
2. 特殊应用案例
驼峰调车场:工人曾通过“塞铁鞋”控制溜放速度,但因风险极高,现已逐步被自动化设备取代;
轨道尽头缓冲区:作为一道防线,配合缓冲器使用,防止冲出线路。
注意:铁鞋仅用于非运行状态下的防溜,列车正常运行时严禁放置
三、安全警示与总结
铁鞋的三大安全意义
防患于未然:在制动系统失效时提供物理兜底;
保障作业安全:为调车、检修等高风险作业提供双重保护;
应急手段:在列车失控时可作为拦截工具。
使用禁忌
不得在运行中的列车前放置;
不得使用破损、变形的铁鞋;
不得随意丢弃或挪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