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对损伤部位有直接压力或需要发力的器材,选择 “以拉伸、轻度活动为主” 的类型,具体参考如下:
慢性损伤类型 推荐使用的器材(温和、低负荷) 避开的器材(高负荷、易诱发损伤)
腰椎相关(腰突、腰肌劳损) 压腿架(站立拉伸,不弯腰)、太极推揉器(仅活动肩肘) 三位扭腰器、单杠、双杠(需腰部代偿发力)
膝关节相关(半月板损伤、关节炎) 太空漫步机(无冲击,小幅度摆动)、肋木架(手部拉伸) 健身车、扭腰跑步机(膝关节持续承压或屈伸)
肩部相关(肩周炎、肩袖损伤) 压腿架(下肢拉伸,不抬肩)、太空漫步机(仅下肢活动) 太极推揉器
控制动作幅度:不超过 “无痛范围”
动作幅度以 “损伤部位无酸痛、无牵拉感” 为限,例如:
用太空漫步机时,踏板前后摆动角度不超过 30°(常规建议 45°),避免膝关节过度伸展;
用压腿架时,腿部抬起高度以 “大腿后侧有轻微拉伸感” 即可,不追求 “贴到身体”,防止腰部代偿。
控制发力方式:“不勉强、不代偿”
若完成动作时,需要用其他部位 “借力”(如用腰部发力带动肩部、用健侧腿代偿患侧腿),立即停止。例如:用上肢牵引器时,若感觉手臂无力、需弯腰用腰腹发力,说明当前力量不足,应换更简单的器材(如压腿架)。
结构稳定性检查
检查器械与地面的连接部位,如地脚螺栓、膨胀螺丝是否松动,可用扳手逐个确认紧固状态,防止器械倾倒。
查看框架结构(如单杠立柱、双杠横杆)有无明显变形、弯曲或裂缝,尤其注意焊接点是否脱焊、生锈,发现问题立即停用并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