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浙江省委书记、省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在会议上指出,要在改革中勇争先、不掉队,鼓励群众、市场、社会力量参与改革,鼓励基层创新,鼓励国企、高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融入改革大局,力争打造一批成果,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创共建共享良好态势。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明确需要加快打造重大标志性成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就包括浙江省高校教育体系的数字化改革大局。 “大系”走进美育,擦出艺术火花 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有效构建新型美育共同体,促进区域和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助力教育共同富裕,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盼,也是浙江省教育厅的长远目标。 浙大教授金晓明带中小学生走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央广网发 浙江省教育厅供图) 4月15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中心打造的之江汇·艺术互联网学校上线发布,同步推出的还有美育大讲堂《浙大教授带你走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直播活动。作为大系的编撰者之一,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画全集》《元画全集》副主编的金晓明教授作为直播主讲师参与此次美育大讲堂的直播活动。 记者了解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下称“大系”)项目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至今共收录海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12479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藏品收录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集成。 央广网专访大系“编撰者”,探讨美育意义 00:00 / 03:26 央广网专访浙江大学金晓明教授、高念华老师(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摄/制) 在“大系”特展展出期间,央广网对金晓明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金晓明教授认为,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更应该重视文化传承,而美育大讲堂刚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可以让“大系”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同时还能够让下一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早期文化的熏陶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利用互联网对孩子们进行艺术教育,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互联网有它特有的优势,精良的配置加上优美的动画,可以把‘大系’的细节都展现出来,线下的教育和线上的教育实各有优势,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效果非常好。” 金晓明教授在专访中一直强调,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提高他们这一代人的素质素养。要让孩子们从喜欢、体验,再到探索,这是一个逐渐进入到艺术当中的过程,通过孩子亲身探索,从而上升到对于艺术的审美层面,这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培养极其重要。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之江汇·艺术互联网学校都邀请了众多知名高校教授讲师助阵,浙江大学《中国绘画史》讲师高念华在此次直播活动的形式设计上进行了诸多探索。 泛舟西湖,移步换景,高念华老师告诉央广网记者,“我认为线上课程的互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所以在准备这次直播活动时,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调动学生们在听课过程当中的积极性,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问题。”通过层层叠进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孩子们一点一点解决问题,更容易获得成就感。随着课程的深入,调整问题的难度,进而引发孩子的思考。 高念华在直播课程上面经验十足,每次直播课她总是巧妙地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循序渐进,步入历代绘画的殿堂,直播的观看量和点赞量经常突破10万+,风趣地引导、奇妙的问题、精致的布景、优雅的谈吐,高念华也常常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仙女老师”。 高念华老师介绍,此次美育大讲堂走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直播活动和以往的直播课程是完全不一样的,课程设计既要考虑到“大系”整体的呈现形式,还要充分考虑山区的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在直播的过程中,高念华就安排了几位小学生和金晓明教授一起走进“大系”的展厅,通过这种互动形式的直播呈现,让远在屏幕另一端的孩子,也能感受整个“大系”的展览氛围。 技术创新+教学创新+制度创新 构建新型美育共同体 00:00 / 01:40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莫世荣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摄/制) 美育大讲堂离不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样的优质课程资源,更离不开之江汇·艺术互联网学校在浙江的落地推广。 之江汇·艺术互联网学校由浙江省教育厅教育技术中心打造,是浙江省政府“6+1+1”系统平台重大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项目中的核心子场景,围绕课程资源+、结对双师、名师直播、线上艺术馆、之江汇互联网艺术节等打造核心应用场景。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个非常好的课程资源,我们希望通过线上课的方式,将它引入到我们的中小学学校,让我们的老师学生都能走进中国历代的文化瑰宝当中。”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莫世荣介绍,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很少有机会走进专业博物馆、艺术馆这样的地方,更缺少机会来聆听专业教授的讲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去聆听绘画故事,感受文化辉煌,擦亮蒙尘瑰宝。 莫世荣告诉央广网记者,目前,浙江省的整体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处于领先地位,但从部分学科尤其是美育来看,还存在师资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他提到,在去年的一次湖州调研当中,湖州整体教育的均衡度不错,县级学校的校舍漂亮,学生状态也很好,但是当地部分学校里的美术课、音乐课因为缺乏专职的专业老师,艺术老师是他们学校的会计来兼任的。 接下来,之江汇·艺术互联网学校将联动地方市、县教育局开展实体化互联网学校区域试点,以“班班有艺术老师、生生有艺术特长”为目标,推动实现区域内无美术专职教师的学校与专职教师100%结对,因地制宜开展常态化的“双师一生”课堂教学。通过“互联网+”,赋能乡村学校开好艺术兴趣拓展课程,打造课后托管服务应用场景。以“技术创新+教学创新+制度创新”,构建新型美育共同体,跨越时空,联结山海,有效促进区域和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助力教育共同富裕。 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 探索浙江教育共富范例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包含方方面面,如何打破区域限制,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美育资源实现共享?这是一个摆在浙江教育系统面前的问题。互联网+数字赋能应用、打造优质线上直播课程、专业专职教师结对帮扶、创新构建美育共同体、均衡山海区域教育资源,浙江正奋力探索打造教育共同富裕样板案例。 今年2月24日,浙江省与教育部在京签署《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浙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备忘录》,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教育对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起着根本性作用,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高水平现代化提供省域范例。 浙江高质量建设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均衡区域教育发展高歌猛进。4月28日,浙江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举行全体会议,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黄建发在会上提到,要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进一步深化“浙里优学”体系建设,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为契机,破解义务教育领域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增加高质量学位供给,在教育投入上向山区26县和海岛县倾斜,推进义务教育校际间、区域间优质均衡发展。 之江汇·艺术互联网学校正是浙江省在平衡区域教育资源、助力教育共同富裕上的一次探索。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莫世荣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艺术互联网学校,把包括教育系统内外的大量优质艺术资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都汇聚过来,以课程在线直播的形式,提供给中小学老师和孩子,给他们足够丰富的优质选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