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研制新材料 有望助力“双碳”和太空探测 中国青年网     2022-05-20 23:29    

白天可比环境温度高170摄氏度,夜晚可比环境温度低20摄氏度,无需外部能源消耗……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裴刚、研究员邹崇文等人研制出一种分别以太阳、太空为热源、冷源的“冷热双吸”材料,可24小时捕获利用能量,有望在改善地球温室效应、供应太空基地能源等方面发挥作用。 人类利用阳光已开发出不少应用,比如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而利用太空辐射制冷,近年来成为国际新兴科研热点。 裴刚、邹崇文团队研制出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涂层材料,其表现出“智能自适应性”:白天在太阳辐照下为金属态,吸收热能;夜晚则处于绝缘态,将热量辐射到外太空,从而吸收冷能。 实测发现,该材料表面温度白天可比环境温度高170摄氏度,夜晚可比环境温度低20摄氏度,24小时全天候运行,为高效捕获利用太阳热能和太空冷能开辟新途径。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