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济南人,然而她的年谱中没有居住济南城的记载。据年谱记载,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于济南章丘明水,六岁之前一直在明水居住。就在她六岁这年,她的父亲李格非授官太学正,在汴京经衢之西买了一处住所,取名曰“有竹”,遂将李清照母女接往汴京居住。两年后,李格非授官太学博士。直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十八岁,她一直住在汴京。这一年,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此后三年,她与赵明诚共同生活在汴京。没想到厄运向她袭来,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朝廷重新起用王安石变法时的“熙宁新党”,转而打压借助太皇太后高氏力量重掌朝廷政权的司马光、苏轼的“元祐旧党”,并立“元祐党人碑”以示惩戒。李格非是苏轼门生,自然列入元祐党籍,遭到仕途上的沉重打击。同时,宋徽宗下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恰恰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新党人物,这就给李清照出了人生的第一道难题:父亲是元祐旧党,公公是熙宁新党,她该何以处之?她与赵明诚不是“未过礼者”,而是既定夫妇,赵明诚的父亲身居相位,为了避嫌,李清照选择离开汴京,从二十一岁那年开始,回到故乡。此后几年,“时归原籍,时返汴京”,与赵明诚过着时聚时散的生活。又过了两年,李清照二十三岁,朝廷解除了元祐党人之禁,李清照才得以回到汴京赵明诚身边。好景不长,次年,赵挺之在与蔡京的政治角逐中遭蔡京诬陷,不幸过世,赵明诚兄弟皆罹狱祸,虽然不久开释,但李清照的婆母郭氏夫人为避祸再次选择离开京师,避居山东青州。从此李清照再也没有回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