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带孩子出去浪,才是爱的最好方式,窝在家里心理危害大 网易     2022-07-17 22:20    

又是一年暑假时,今年你准备让孩子怎样度过? 现在,很多孩子的暑期活动,不是被各种补习班、辅导班所占满,就是每日宅在家里,与手机电脑为伴,家长们也早已对此习以为常。 同事小林家的孩子今年初一,由于疫情的原因,上半年在家上了很长时间的网课。 这半年以来,虽说孩子一直按要求听课、做作业,还获得了老师“优秀”的评价,但小林却发现,女儿的状态越来越差了。 不仅整个人圆润了一圈,话也变得特别少,脾气更是暴躁了许多,越来越没有耐心。 马上就要放暑假,小林很担心,如果孩子再在家里待下去,状态是不是会更糟糕。 其实,心理学上已经有研究证实,长期的居家生活,会使人心理健康出现很大变化。在一项针对居家者的心理学调查中,7成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会出现无聊、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大约3成的受访者,会觉得自身认知状态出了问题。 长期待在家里,一直处于单调的环境中,会无形中使孩子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淖,对自身能力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暑期一直待在家里,对孩子伤害大 李玫瑾教授曾建议:“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待在家里,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确实,孩子整天窝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刷手机、玩游戏,好不容易学习一会,还会拿出手机美其名曰“查资料”。 久而久之,很容易变得紧张、胆小、抑郁,情绪也会越来越暴躁。 比如有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习惯宅在家里之后,等再出门时,会出现“认生”的现象,面对陌生人时会目光躲闪、说话结巴没有条理,也不愿意和不熟悉的人有太多交流,处在陌生环境时,整个人会手足无措,很焦虑。 这正是因为孩子接触陌生人太少,长期沉溺于自己的舒适圈中,导致缺乏与外界进行沟通的能力。 除此之外,长期待在家里,还会使孩子体重上升、引起肥胖,经常看电子产品,会使视力显著下降,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伤害。 可以说,让孩子“废掉”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暑假一直待在家里。 户外运动,让孩子身心更健康 2007年,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人在运动后会BDNF水平会显著提高,而且运动还会增加血清素、去甲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运动之后学习词汇的能力,比运动前提高20%。 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不仅能强壮体魄,还可以提升记忆力、注意力和认知能力。 记得之前有一名江苏省高考状元,本科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成为了脑科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家。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当初能考上清华,多亏高中时候的班主任!” 原来,当初他在高中时期,班主任每天带他们外出踢球,等他考上清华以后,接触到了脑科学,才发现老师的良苦用心。 通过户外运动,孩子可以接触更丰富的刺激,带来绝妙的感官体验,而这样的探索,是孩子一直待在家里很难体会到的。 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来自台湾省的环保专家李伟文曾说过:“如果孩子们没有被自然感动过,长大后如何看待其他生命?” 自然,本应该是孩子们最好的成长伙伴,但如今很多孩子却被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牢笼中,即便是节假日外出,也多半选择迪士尼等大型设施游乐园,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 平时孩子课业繁忙,很少有机会外出,但暑假时间,其实是我们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多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机会。 我们不妨让孩子从书本、IPAD、手机中走出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里。 比如平时早晚可以带孩子外出运动,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像慢跑、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等,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另外,我们还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旅行,去有山有水有泥土芬芳的地方,让孩子看看天有多蓝,草有多绿,水有多么清澈。 在旅行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孩子的视野和眼界,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远比一直待在家里与手机为伴强得多。 结语: 孩子暑期一直待在家里,百害而无一利。 即便我们工作繁忙,也要尽量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带他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参与到户外运动中去,让接触自然成为孩子成长的主旋律。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