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家长应该怎么做? 百家号     2022-07-18 23:15    

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相比,很多家长更在乎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把学习学好了,其他的东西都不重要。因此很多孩子除了会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会,自理能力很差。自理能力太差会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有些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生活不能自理,上大学要带着父母的案例不少人都看过。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必要的,那么家长要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首先,家长不应该包办一切。 小王是一个小学老师,小王说上小学的孩子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穿衣服,上厕所。有一天,小王发现班级里有个叫阳阳的男孩不舒服的趴在桌子上,小王赶忙询问阳阳怎么回事,阳阳说自己肚子疼,小王当时就很着急,联系了阳阳的家长,准备带阳阳去医院看看,没想到阳阳肚子疼竟然是因为想上厕所。小王就问阳阳:想上厕所为什么不去呢?洋洋说自己不会,所以一直憋着。听到孩子这样说,小王就跟阳阳的家长沟通,原来阳阳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爷爷奶奶和父母都很宠爱他,什么事情都不让阳阳做。 有些事情是孩子的分内事,必须让孩子自己完成。像上厕所、穿衣服这种事是孩子首先要掌握的,家长不可能总是代劳。包办孩子的一切,并不是对孩子好,从某种角度来说反而是害了孩子,所以家长要适度放手。 其次,给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 同事萍姐是个急性子,做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的。萍姐的儿子四岁了,有一次我去萍姐家吃饭,孩子要自己吃饭,萍姐就给孩子拿了一个碗,孩子吃得很慢,而且吃的桌子上到处都是饭粒。萍姐看到这种情况就直接把碗拿过来把饭喂孩子吃。中午的时候孩子有点热,想要脱掉外套,自己尝试了半天还没有脱掉,萍姐看见了,就直接走过去帮孩子脱掉了外套。 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孩子在刚开始自己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也许做的不好,家长应该给予包容和耐心去引导孩子,而不是直接上手帮孩子完成,很多父母根本就不给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看孩子做的不好就帮孩子解决了,这样很难让孩子自理。 最后,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 朋友小吴的孩子上一年级了,有一次小吴因为工作原因没办法去接孩子,就拜托我去接一下孩子。于是我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孩子非常独立,渴了自己倒水喝,想要上厕所了自己就去厕所,看到地上脏了还要帮我扫地。小吴来接孩子的时候,我就夸小吴孩子培养的真好。小吴说都是平时一点一点教出来的,光是教孩子自己去上厕所就花了不少精力,教孩子自己穿衣服的那段时间,每次都看着孩子自己在那磨蹭半小时才把衣服穿上去,有时候穿的不对还要纠正孩子。 家长想让孩子有自理能力就必须先教孩子怎么完成要做的事,教孩子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家长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教导孩子一点点的学习,最后熟能生巧。 总而言之,孩子自理能力差,跟家长平常的所作所为有直接的关系。 家长平常打扫卫生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有基本自理能力,一是可以适应社会,独立发展,让家长更放心,二是可以让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