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三年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天性爱玩。 我一直在想,我在孩子这么大的时候在干什么呀,玩泥巴,和小伙伴们满村子的跑,但是到了我们孩子这一代呢?画风完全变了,确实,时代发展得太快,或许也没有可比性。 孩子在学校里过得是被安排好的集体生活,几点上课,几点下课,几点放学,几点踢球,累了就睡,第二天继续早起上学。 放假了,突然让他回到很自由,没有被安排的生活里,他有时候也会不知道该干点啥,家长给孩子找点儿事做这种想法很对,但是脱离了学校里的各种规矩、纪律,可能执行起来也不会那么顺利。 一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假期计划,暑假的目标是什么,然后以终为始,倒推到每一天,把每日计划表贴在墙上或者是书桌上方,孩子很容易就能看到的地方。 制定表格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不论什么时候,做事都要有个很清晰的计划,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轻重缓急,而不是过一天算一天;我们也不用一双眼睛 老 盯在孩子身上,动不动就想生气。 1、制定计划的时候要满足丰富多样性,比如说: 上午学习,午睡后去同学家玩耍或者同学来我们家玩耍,晚饭后散步/打球一小时。周末的时候可以带他去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或者周边的公园等等。 一个生活很丰富的孩子也不会老想着无聊、抠手机、想看平板等等。 2、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完成这样一个表格 让孩子参与进来,他不会感觉到这是我们布置的任务,把你想让孩子做的和孩子想做的,孩子一定要完成的都写进来,具体到时间段的划分。 时间段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习惯来,也可以根据学校里的作息时间来。我们家孩子在制定计划表的时候,是仿照学校里的作息时间来的。 对于每天看书一小时这样的规定,我们可以分批次达到这个目标,比如说:早起阅读10分钟,上午阅读20分钟,睡前阅读30分钟,还可以再细分,毕竟孩子的专注力也有限。 当孩子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他抬头看一下表格,就知道该干什么了,当然了,有的时候,投入的事会适当延迟,这种情况就不用卡时间,突然中断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计划表上有出现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情况就要及时更改,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计划才更有意义。 二 一个有条理的孩子能分清主次,会先把作业搞定再玩其他的, 更 有掌控感。所以,除了计划之外,以下3个细节同样很重要: 1、孩子学会收纳和整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 我比较反对除了学习什么活儿都不干的那种方式,起码自己的事儿自己要尽量收拾好,收纳和整理归类,我觉得是培养孩子养成条理性的开端。比如说:书桌的整洁程度、睡前送玩具回家等等。 如果书桌乱糟糟的,孩子是很容易分心的,这一点儿我深有体会,所以,要尽量保持书桌整洁,和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拿走(玩具、零食),可以利用书立把书本都立起来,把笔都放在笔盒里。 如果孩子不会收拾的话,我们就教,或者是一起收拾,别老记得抱怨,也别老是帮孩子完成。 家长也尽量保持家里干净整洁有序,放眼望去,自己心里舒服,孩子自然会习得这一切。 2、家长以身作则,和孩子聊他感兴趣的话题 “以身作则”我理解为家长平时的主要活动,比如说家长在努力工作,加班和学习以及言行举止,用行动影响孩子,孩子会从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也就是有样学样。 而不是说家长拿本书看,孩子才会去看书,如果大人从事这类的工作可能效果会更直观一些,可是有的职业,大人可能没有办法看书,但是他也是在很努力的工作。 我们也可以拿书做做样子,但是自己内心真正的喜欢看书才会坚持 的 更久,和孩子聊他很感兴趣的东西也不错,比如说,孩子喜欢足球,那我们就聊足球,聊体育方面的书,参加体育类活动。 当我自己愿意放下手机,放下手里的活儿,看着孩子的眼睛,听他讲他很喜欢的高铁的时候,他眼里是充满欢喜和放光的。 让孩子选他自己想看的书,一起聊聊,和孩子站在一边儿,而不是对立面(你要去看书,你要去做作业)。 3、和别人没有可比性,和自己的昨天相比 我们大人也会和周围的人比,但是每个人的过往路线都不一样,有什么可比性呢?盲目的比较只会让自己更焦虑,认清自己的处境,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孩子也是一样的。 “爸爸注意到你昨天看了10分钟的书,今天看了12分钟呢,有进步,继续保持!” “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知道玩呢,看书顶多看3页,顶多坐十分钟就坐不住了呢!” 当孩子看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你看书的样子很认真呢,坐姿也很端正,我们都要像你学习。” 这种彩虹屁孩子肯定会听得很认真,并且会表现得更积极,父母的说话方式真的太重要了,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好表扬。 同时,也要记得给予孩子周期性的反馈,比如,这个小目标达成了我们去吃顿好吃的,想一想我们自己,如果总是做一件没有反馈的事儿,恐怕动力也会持续减弱。 END 我是盛夏书香,一位5岁男孩的妈妈,毕业十年不曾看书,因为孩子,我重拾书本,并一直活跃在育儿领域。 在这里,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育儿理论,只是我做母亲以来的一些真诚的分享;初为人母,有苦有甜,每一笔,都是对过去的自己的一个交代。 百家匠心计划创作者、上过三次百家榜,觉得文章有收获,也欢迎你点赞、转发、分享,送给需要的人,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