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给孩子买了一大堆复习资料和教科书,结果孩子一点都学不进去,反而越来越差。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现在教育方法不对。 教育作用是什么呢?教育的作用就是让你的孩子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在后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家长应该怎么做来正确地教育孩子? 一、和孩子做朋友,不采取过激行为 正确地教育孩子就要放下姿态,主动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一直表现得高高在上。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深入、亲密的交谈,传递出自己对孩子的爱。 此外,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们要首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切忌对孩子采取过激行为,不论青红皂白先来一阵棍棒教育,而是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解决问题。 粗暴地对待孩子不仅无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还会让他们内心留下阴影,性格也变得偏激。 二、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和陪伴,只有在爸爸妈妈的精心教导和陪伴下,孩子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来帮忙看孩子或者直接将孩子留在老家。 这样的话,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会对他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父母要更加用心地对待孩子,平时多和他们沟通、交流或者多视频、打电话,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即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也依然在关心和爱着自己。 三、家长要做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有很多书香世家就是如此,父母素质高、德行好,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养。 相反,如果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孩子也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学会尊重孩子 孩子虽然要依附于父母成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别人的尊重,比如: 尊重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不断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内在动力,当孩子表现出对于某一方面的兴趣时,家长切忌扼杀,而是要进行鼓励,让兴趣助力孩子学会一项新技能; 尊重孩子的人格——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也不要过度责骂,而是要帮助他意识到错误,并指导他们进行改正,避免下次再犯; 尊重孩子的意见——当家庭中需要作出重要决定时,别忘了问问孩子的意见,尤其是关系到他们身的决定。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被尊重,以后也能成长得更加自信和优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觉得培养一个好性格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好的性格可以让孩子正确的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很重要的,有些孩子一旦遇到什么困难就自暴自弃了,这其实是性格不好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一个孩子的性格是具有成长性的, 下面小编给各位家长推荐一本有助于孩子性格培养和情绪管理的书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帮助孩子克服情绪障碍,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中英双语绘本。 该系列共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 自我保护、勇敢、自信、诚实守信、情绪管理、懂礼貌、友谊、分享、自强、自律。 每个主题后面都附有“给父母的话”,给父母们补充相应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相处,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困惑,也适合幼儿园或幼教机构使用。 内容简介: 本套绘本是根据3-6岁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结合该年龄段孩子的生活日常,从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运用简练的文字融道理于其中,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整套绘本配以精美、可爱的图画,趣味十足,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孩子与家长们必不可少的亲子读物。 作者简介: 胡媛媛(主编),资深儿童教育专家、幼儿心理研究专家,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工作期间发表幼儿通讯及文章二十多篇,对学前教育和幼儿心理独特见解,编著过多部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