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跟孩子讲道理,孩子总是不乐意听。究其根本,就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导致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成瘾的根本的原因是:缺少支持性的人际联系,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便是亲子关系糟糕,大约占到95%以上,所以说亲子关系的失败,必将带来教育上的失败。 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爸妈常常陪伴孩子 专家研究发现,孩子在12岁之前能不能跟爸妈建立起一种亲近的依恋情感,对他终身的安全感、幸福感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爸妈的陪伴,孩子可能会呈现一些问题。比方说,2007年,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案,韩国青年赵承熙开枪射杀了33名大学生。 剖析发现,赵承熙幼年移民美国时,形成了心理上的创伤。赵承熙8岁就到了美国,一直十分孤单。他的大学宿舍有6个人,他从不跟他人说话。晚上9点钟就上床,每天早早就起来。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很少跟他人往来,在班里也不讲话。 令人十分忧虑的一个事实是,像上海、广州、北京等地,50%~80%的年青父母把孩子交给月嫂,自己很少管。这都埋下了许多危险。 父母的作用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家长教育的基石,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宽恕是亲子关系的助力 怎么样才能够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或许是许多家长的困惑。生活中,许多子女并不愿意与爸妈沟通。我们调查了13个发生过性关系的中学生,他们说早恋,包含怀孕、流产,是绝对不会告诉爸妈的。 在这类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孩子选择隐瞒,是害怕被爸妈知道,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犯了错能够得到爸妈的原谅和宽恕。 家长们发现孩子稍有误差,就会急于纠正与责怪,养成了孩子对爸妈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假如爸妈用宽容的心接受孩子的缺点和过错,正确的引导孩子,或许能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别让孩子被“幼年恐慌”压垮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成功,可是成功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优秀便是一种成功。可是如果拔苗助长,不光孩子没有到达他们的期望,孩子与爸妈的关系也会因此变得紧张。 如今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家长要求过高,对给孩子了解太少,就不免导致一些惨案的发生。 宁夏银川一个13岁的小姑娘在小学毕业典礼的当天上吊自杀了。她给爸爸妈妈留了封遗书说:“爸爸和妈妈,我是差生,我没考好,我死了能够给你们省10万元的择校费。” 悲伤欲绝的父母感到很疑惑,说:“我们没跟她说过择校费这件事啊。”后来他们反思,或许跟街坊聊天时,说到孩子要是考不上好学校,上6年中学差不多得交10万元。 10万元在孩子的心中,那就不得了了,她觉得天塌了。这就叫“幼年恐慌”,孩子面对巨大的压力不能被理解、不能接受因而发生的焦虑,就是幼年恐慌。 父亲们别光忙着赚钱 长期以来,父母在家庭职能上好像都有着清晰的分工:父亲忙着赚钱养家,孩子的教育一般都落在母亲的身上。这种父教缺失的家长教育,或许让孩子形成了性格上的缺陷。 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中日韩美4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很有必要留意的数据。4国的高中生,当他们遇到烦恼的时候跟谁说? 日本、美国、韩国高中生都把父亲、母亲放在前5位,我国的高中生把母亲放在前5位,可是父亲不止不在前5位中,还排在网友之后。 究竟父亲的教育作用在哪里发挥作用?母亲有天然的优势,喂奶、拥抱、照顾,培养孩子的爱心。另一个方向是独立性,坚强、勇敢,这方面,父亲有天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