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足球在东亚杯的又一次对抗,结果还是0比0。 这一次对决的双方变成了中国女足和日本女足,只不过场上的形势依旧是一边倒,铿锵玫瑰全场只有1脚没有命中目标的射门,控球率不到对手的一半。 由于前两场比赛是一胜一平,中国女足若想队史首次夺得东亚杯,就必须击败此前两连胜的日本女足——虽然,这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 除了王霜几次亮眼的传球制造出威胁,中国女足几乎全场比赛都在被动挨打,场面甚至不如两天前登场的男足好看,如果不是朱钰神勇扑救和主场门柱拒绝了日本女足的进球,水庆霞的球队不可能以不败战绩结束本次东亚杯。 那么,中国女足竭尽全力了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越是肯定,现实就愈发残酷,面对亚洲女足天花板般的日本女足,哪怕有女足精神护体,也很难在常规时间内击败对手了。 也许在赛前,有球迷会提起半年前的女足亚洲杯半决赛,当时女足姑娘们在常规时间和加时赛中两度落后,最终都顽强扳平,并在点球大战里笑到了最后。 舆论纷纷喊出“中国女足yyds”、“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女足”的标语,女足精神也被一遍又一遍地提及。 但在狂欢的背后,稍微专业一点的足球人士,都认可中国女足当时是靠着传承的意志拼出一场奇迹。 女足亚洲杯半决赛,中国女足依旧是全场被动,控球率只有32%,但唯一的两脚射正,就全部取得了进球。 奇迹之所以被称作奇迹,是因为它并不会每次都发生,于是东亚杯的争冠之夜,中国女足没有等来奇迹。 以不败姿态平了亚洲杯上的最佳战绩,展现拼搏意志的中国女足值得尊重,但抛开战绩而言,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本身更为重要。 本届东亚杯,除了对阵失利明显逊色于自己的中国台北是靠着开局阶段的打击取得完胜,面对日韩铿锵玫瑰都是处于劣势。 大概很多球迷对中国女足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孙雯那一代球员身上,彼时铿锵玫瑰亚洲无敌,世界层面也是劲旅,两次夺得世界亚军,是中国足球的骄傲。 但在那之后,随着欧美女足崛起,亚洲女足的先发优势消失殆尽,中国女足早已在世界层面内陨落。 2004年奥运会,中国女足0比8不敌德国女足,是由盛转衰的起点,此后精神属性虽然长期存在,但铿锵玫瑰在竞技层面则始终在缓慢下滑。 这样的问题不止中国女足存在,也是整个亚洲女足的通病——看看同一时间进行的女足欧洲杯,世界层面先进的女足已经朝着男足的方向发展,“贫富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所以,中国女足值得骄傲吗?当然值得,只是未来之路注定会显得崎岖。如果赞颂的始终只是精神,那是对专业极大的不尊重。 无论是中国男足还是中国女足,都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一个问题:时代已经变了。我们现在拥有王霜、王珊珊、唐佳丽们,但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她们。 如果这届东亚杯的女足比赛拥有价值,球哥更希望是中国足球的认识能看到女足发展的形势,躺在荣誉簿上是不行的,必须从根基上去武装我们的足球。 是啊,总有女孩是为踢足球而生,但我们的环境未必善待她们,中国足球不需要盲目的夸赞,而是更多的科学精神。 最后,就用黄健翔的点评来作结吧:“女足东亚杯,先后战平韩国日本,两平一胜获结束比赛,正常发挥了水平。队伍建设的步调依然稳健。看到差距的同时保留着希望。可以看出,亚洲杯冠军带来的自信心的提升,对中国女足的未来,是非常有帮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