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都想从带娃的忙碌中抽身出来,有时候为了能让自己喘口气,就搬出小猪佩奇、汪汪队这些「电子保姆」。这样一块小小的屏幕,很快就能让孩子安静并且深度地绑定在一起。然而,你每次喘的一口小气,很有可能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就对电子设备产生了依赖。这种“依赖”的危害,对孩子视力发育是其次,更严重的是影响认知、社交和情感的发育。电子设备过度使用 给孩子带来的5大危害 容易引起儿童肥胖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全球有超过41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而长时间的不运动是肥胖的重要因素。 美国有一项对700多名10-15岁孩子跟踪了4年的研究,发现每天看电视>5个小时的孩子,肥胖几率是每天看电视<2个小时的孩子的将近5倍。 可能会导致语言迟缓 2017年儿科学术学会会议上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六个月至两岁的儿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游戏等手持屏幕的时间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经历语言延迟。在这项涉及近900名儿童的研究中,父母报告了他们的孩子在18个月大时每天使用屏幕的时间。研究发现,20%的儿童平均每天使用屏幕28分钟。每日屏幕时间每增加30分钟,语言迟缓的风险增加49%。 宝宝出生的头两年,对语言发展至关重要,而这个阶段的孩子接触的屏幕时间越多,就意味着与家人接触互动的时间就越少。长期来看,孩子早期的语言基础对日后的学业也有一定的影响,语言延迟甚至也会造成阅读和写作的困难。“劫持”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很“专注”地看平板电脑,不代表他具有专注力。恰恰相反,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越长,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的表现会越多。从一项长期的随访来看,1岁半时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3岁时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状会增多,亲社会行为会减少。 孩子专注力的培养需要从早期就开始,大脑的发育和生长,需要来自外部世界的基本刺激。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时间来处理这些刺激。而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再配合吸引人的音乐和快速的视频变化,对孩子来说很容易就获得快感,并且不需要动脑子,他们的愉悦阈值会升高。此时你让他搭一个积木、拼一组乐高,看一会儿绘本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面对面的互动对孩子的社会性能力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哈佛大学神经科学家查尔斯·尼尔森说:在婴儿会说话之前,所有的交流都是非语言的,所以他们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别人的表情和神态。 可是,屏幕后是一个虚拟、冰凉的世界,当宝宝尝试着和屏幕中的人物互动却得不到回应时,会对自我认知产生一定混乱,忘记了真实世界的沟通社交,减少了许多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的时间,这对娃的社交能力一点好处都没有。 会带来更多的情绪控制不良问题 你有没有这些困扰: “孩子吃饭一定要看手机怎么破?” “不给玩手机就满地打滚怎么办?” 这些都是因为电子产品的不良使用引起的,造成孩子的情绪失控,容易发脾气。 不要小看“无聊”,无聊对你的孩子是有帮助的。在无聊中,他可以依靠自己和他人学会娱乐玩耍。而平板电脑提供有趣的画面和游戏不断地带来刺激,就会让他无法忍受自己无聊,产生挫败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因为被爸妈没收了手机和iPad就会乱发脾气。如何更好地使用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无处不在,我们也并不是把这些当作洪水猛兽。多年来,美国儿科学会(AAP)告诉父母让2岁以下的婴儿远离所有电子屏幕。随着电子设备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AAP也肯定了数字媒体的价值,并且把2岁的限制移前到18个月。严格控制观看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对婴幼儿及儿童使用电子设备做出了建议: <1岁 不建议看 12-18个月 除家人之间视频聊天外,不建议使用电子设备。 18-24个月 不建议看,如果要看,可以选择一些高质量的节目或互动游戏。 2-5岁 选择高质量的节目或者游戏,家长可以陪同一起,静坐观看时间不超过1小时。 对于这个1小时的时长建议,家长可以拆分成20+20+20分钟,每观看20分钟让孩子停下休息一段时间。这样既能放松用眼疲劳,又能让他适当地接触有趣的新事物。 不要把电子产品作为奖惩手段 电子设备的使用不应该与日常活动建立关联。比如不要说“你好好吃饭,我就给你看动画片”、“还不睡觉,以后再也不要玩ipad了”。 也许短时间你会发现这些手段很有效果,但是有研究显示,长期这样做的孩子通常会在电子设备上花费更多时间。正如陈铭老师所说:“当女儿在家玩电子产品的时候,作为父亲特别为难,科技在进步,女儿迟早要接触。”的确,这也是很多父母困扰的地方。这些电子设备可以玩,但绝不能让它们变成孩子唯一的娱乐方式。爸爸妈妈也要以身作则,创造“不插电”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不沉迷电子设备之前,你也要放下自己的手机。 最后,悄悄问一下,有多少爸妈会忍不住把孩子扔给“电子保姆”?如果你也常这样,那么今天开始,自己先放下手机,花更多时间陪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