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家里有3岁左右孩子的宝妈,你是不是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你带着孩子在游乐场里玩了很久,当你想叫他回家时,他却又哭又闹,不肯回去。不管你怎么哄都没有用,想强制把孩子抱回去,又觉得这是公共场合这样做不合适。 你带孩子去逛街,遇到他喜欢的东西,他就是要买,不给买就哭个不停,甚至满地打滚,你软硬兼施也不行。 像这样的情况,相信很多宝妈都曾碰到过。别人家的孩子可不会这样:不管玩得多开心,妈妈一叫,他立刻放下走了;不管多么想买的零食,妈妈哄一哄就好了。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就会想起自己孩子发飙的样子,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听话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你也不要去羡慕别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通过换位思考,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你的孩子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不哭不闹,让你也成为别人羡慕的妈妈。 一、为什么孩子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哭闹? 为什么孩子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哭闹?因为他正处在情绪敏感期,有调节负面情绪的学习需求。有数据表明,孩子85%--95%的性格在3到6岁的阶段形成,可塑性非常强。 而3岁,正是幼儿敏感期。这时候的孩子,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对自己的内心感觉也很敏感。除了用哭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外,他开始学习用其它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时候,你一定要耐心引导。 愤怒,是孩子负面情绪的一种体现。心理学家说,要管好负面情绪 一定要先觉察和认识这种情绪。而孩子之所以大声哭闹,就是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变化了,但却不知道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无知让他感觉到恐惧。如果你还在旁边骂他、或者粗暴地阻止他,会让他觉得这是一件坏事,这更加重了他的恐惧。他找不到发泄的渠道,心里就更害怕,就只能哭闹了。 孩子哭闹不止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他觉得你不听他的。在孩子3岁左右,他的自主意识开始诞生。在他的潜意识里,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总是要听大人的?为什么大人不听自己的?所以,你一定要让孩子觉得你会听他说话,站在他的立场想问题,这也是对他的一种尊重。 此外,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中,还没有到羞耻阶段。你告诉他,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很羞,其实他也不懂。说到底,面子问题是你的,不是他的。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要你听他的。所以,你一定要正确引导,让他学会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喜欢哭闹的原因,当你家孩子再哭闹不至时,你就可以通过孩子的情绪反应,来判断他哭闹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当知道了孩子哭闹的原因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好孩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应该怎样做吧。 二、用共情的方法,三步搞定哭闹的孩子: 当孩子哭闹时,只要我们及时运用共情的方法,通过简单三步就能帮你搞定哭闹的孩子: 1、理解接纳,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第一步就是要做到理解接纳,这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你要先理解孩子,也就是说你要相信,孩子哭闹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只是他负面情绪的一种发泄,也是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 接纳,就是要让他相信,无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都会无条件地爱着他、守护着他。负面情绪,是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排解。要让你的孩子学会排解负面情绪,你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候的小事情做起。 如果你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玩了很久,你准备带孩子回家。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走,最后大哭大闹起来。这时,你一定不要急,也不要觉得没面子。 你可以蹲下来,温柔地抱抱他,这样做,会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不会因为他不乖、爱哭闹而放弃他。然后你要告诉他,你也知道他想多玩一会儿。这样孩子会觉得,你理解他,愿意听他说话,会让他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只有这样他才会听你说活。 只要孩子愿意听你说话,就有解决问题的可能。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不难。只要你牢牢地记住:他只是一个3岁的孩子,他什么都需要你的引导;而你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你是他的朋友,只要你牵着他的手,就可以走得很远。 理解和接纳,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要真正解决问题,共情倾听是关键,你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2、共情倾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二步就是要做到共情倾听,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共情倾听,就是站在他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感知和理解他的情绪。你要完全抛开你的感受,不要使用“要你怎么样”这一类的说法,也不要老说希望孩子做个乖宝宝,其实,这都不是共情倾听。 共情倾听,就是只关注他的想法,肯定他的想法,接纳他的情绪。 当你想把孩子带回家,可是孩子却哭闹不止,你总是埋怨他不听话,担心在公共场合丢了面子。这都是站在你的位置想问题,是你想怎么样,而不是他想怎么样。 其实在他哭闹的时候,他是听不进任何话的,你骂他他不管,哄他也不行,如果动粗那也只是把他的负面情绪给压下去。如果经常这样做的话,会让孩子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又或者习惯独自发泄、不会寻求帮助,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对负面情绪的调控能力。 这时候,你要想办法弄清楚他要的是什么。你可以蹲下来,静静地看着他,问他是不是还想玩啊。这样能让孩子觉得你懂他,这时他肯定会说出自己的需求,然后你再好好跟他说话。 3、正确引导,是解决问题的目的 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对“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很多家长都缺乏耐心。所以当孩子哭闹时,请你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你要让他关注自己的内心,体会自己的情绪,也不要强行压制;要给时间他调节好情绪,想清楚怎么跟你交流。 等他的声音小了,再进行引导。在游乐场里,你可以问他是不是舍不得离开,为什么。这样引起孩子对美好过往的回忆,可以减缓他的伤感。然后告诉他,你是理解他的,这样会让孩子明白:负面情绪的产生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可以寻求帮助。 最后告诉他为什么一定要走了,教孩子像跟好朋友告别一样跟游乐设施说拜拜。这样的仪式感可以让孩子清楚,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这样疏解,并让他感觉你的爱,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你要做得不是解决一次哭闹,而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在遇到同样的情况要如何处理,改变这种只会哭闹的习惯。孩子第一次哭闹,你这样做了,他就会意识到,这样很正常。第二次他就不会那么害怕,他会努力主动地寻求你的帮助,在你的引导下学会解决问题。 遇到小孩子大哭大闹,不要因为自己的面子而着急,不要否定他,要理解他、接纳他,让他知道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不必恐惧;然后忘了自己的家长身份,蹲下来听清楚孩子的话,了解他的需要;最后温柔地、正确地引导他,让他明白为什么你要这样。这样坚持下来,不仅能停止他的哭闹,更可以教给他处理负面情绪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