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这十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 一、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当孩子在玩儿的时候不要打扰他,也不要破坏他的兴趣,即便你很急,或者让孩子吃饭,写作业等事情,也要等孩子做完,又一个结果再走,经常性的打断孩子不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证明你是对的,证明你的权威性。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孩子缺乏耐心,做事三分钟热度,容易焦虑,急躁,遇到困难就逃避。从小养成做任何事都有始有终的行为习惯,孩子会对做到一半没完成的事有焦虑好,总觉得有什么事没有完成,他会想方设法的是完成。人大都有未完成情节,这是对不完美的忧虑情绪,基于人性特质,我们只要帮助孩子养成有始有终的习惯,孩子就有了成功的基本条件。 二、学东西有头有尾 孩子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认真,学东西一知半解,认为自己会了,其实只是一部分,或者只是自己的理解。直到成年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会的古诗只知其文,不知其名,甚至连作者都不知道,我们懂的历史只是道听途说的野史或者演义故事,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孔子是哪里人,不知道南北朝是什么时候,不知道李时珍是干嘛的,学声乐不懂五线谱,学声乐不懂简谱,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精通。养成学习有头有尾的习惯,会让我们的思路清晰,感受明确,更专业,更容易量化和整合。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记学全学透,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孩子在某个擅长领域精益求精。 三、说话要讲的清楚明白孩子都有恐惧贪玩模糊混乱的特点,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就会完成讲不清楚话,不知道怎么说,担心被批评,担心说错,担心说了别人不开心。有时候家长喜欢猜,让孩子点头,孩子为了减少麻烦,讨好家长,明明不是那样,也会点头说是,有些时候孩子就是想玩,而家长就不愿让他玩,孩子没有理由玩儿,就只能任由家长训斥,过后还是继续玩儿。有时候孩子不知道家长为什么生气,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就不敢说话了,家长强制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模糊不清,不知道怎么说好。还会有一些事情孩子根本不明白,大脑一片混乱,特别是学习的时候,家长就一次一次让孩子说,结果孩子就变傻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反思,要尽量让孩子表达,错了没关系,不懂没关系,一定要清楚的说出来,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也是能不能适应社会的第一步,学会说话才能进行社会化,不能融入社会,什么都做不好。 四、玩耍要有张有弛 玩儿是孩子最快最多获得经验的方式,孩子不像成人有很强的大脑加工力,他们不断的通过游戏经验来调整行为和认知。行为力,感知力,意志力和学习力在这个过程中都有提升,感知力的表现是对别人态度的感知,对游戏规则的感知,对合作匹配的感知和胜败得失的感知。别人愿不愿意和你在一起玩儿?你能不能按照游戏规则顺利的完成?与别人合作的时候自己的任务能不能有效完成?输赢对心态的影响有多大?甚至累积了情感经验,以后会以同样经验与人相处。行为力表现为反应速度,强度,耐力,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一种行为,并且能够在同龄人里有中等以上的表现,反射弧和灵敏度决定了速度,和体能和智商决定了强度,持续性和耐受性决定了耐力。意志力表现为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度,游戏的难度越高,困难指数就越高,游戏失败次数越多,损失程度越大,挫折越大,尽量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可承受却有一定困难的游戏,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切不可太难,会打击孩子兴趣。学习力表现为模仿,创造。模仿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最好的,创造有根据已知条件进行的发展性创造,也有自发的天赋反应。总之在游戏里要提升这四种能力,但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五、请求要合情合理 孩子会提出很多要求,开始他们不知道要求是否合理,需要家长帮助判断,家长舍不得根据自己的情绪来决定孩子的要求是否可以满足。例如孩子要买一个玩具,可以选择满足,也可以选择延迟满足,还可以选择不满足。例如孩子想要去博物馆,最好是满足。如果孩子想买双鞋子你都要责备虚荣,就太过分了,但如果孩子非要买詹姆斯限量版球鞋,那就要拒绝了,因为他的贪心是要遏制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如果总是以学习为借口,拒绝玩游戏,孩子就会厌学。总之合理的要求是满足需要的,不合理要求是满足欲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