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散步时,看到一对父母带着孩子。 孩子不知咋了,躺在地上哭,不管父母怎么劝说,就是不肯起来。 失去耐心的爸爸,回头就朝妈妈吼道:“都是你惯的,看他成什么样了!”妈妈听到这话,也不甘示弱,回击说:“孩子一有什么问题,就是我的错?你平时干什么去了,有管过他吗?” 听到这一家子的争吵,我不禁思索,孩子的性格,难道只受父母一方影响吗? 答案是:否。 心理学认为,孩子的性格,除了一定的先天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受他周边的环境影响。 而他的家庭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外界因素。 孩子最开始的认知,源于他的主要照料人,一般是指父母。 父母的价值观、性格、脾气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并且决定他的性格。 都说妈妈在育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其实,爸爸这个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这3种父亲,容易养出消极的孩子,比如自卑、胆怯、懦弱等。 01 忽视孩子 有一句话叫,无回应之地即绝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快看我,看我。” 孩子在做某件事,一个劲叫爸爸关注他。 而一旁的爸爸,只顾低头干自己的事,嘴里敷衍地说着:“嗯嗯,好的,好的。” 又或者,孩子拉扯着爸爸的衣袖,可怜巴巴地说着:“爸爸,陪我玩一会吧。” 爸爸头也不抬,把孩子推开,爸爸忙着呢,自己去玩啊。 还有的孩子,画了一副画,兴高采烈地拿到爸爸跟前:“爸爸,快看我画的画。” 爸爸随意瞄一眼,然后敷衍地打发,画得真棒! 如果爸爸仔细一点,他一定会看到孩子那原本期待的脸上,挂满了失落。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身处在某一个环境中,不管你怎么跟周围的人说话,别人就是不理你。 这种情况下,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感觉恐慌、绝望? 在家庭中,虽然父亲要承担比较重的经济压力,但如果他只顾工作,却忽视孩子日常的交流,这会让孩子如处绝境。 孩子在童年时期,是会崇拜偶像的。 比如说会崇拜飞侠、超人、英雄的。 因为在他们心中,这类人物是伟大的、正直、勇敢的。 但其实,家庭里的父亲,就是承担了这样一个角色,积极、勇敢、进取、强大。 如果父亲忽视孩子,很少给予回应,孩子不仅会缺乏这样一个榜样,还会缺乏追求成为这样的人的动力。 孩子很有可能,在性格上变得很消极,不管对于人还是事,他都不积极回应。 02 不守承诺 有时候爸爸跟孩子承诺,你如果做到某件事(回家就做作业、考试考得好等等),我就答应你出去玩、买你最爱的玩具。 但当孩子真的做到后,爸爸却后悔了。 觉得孩子虽然作业做好了,但是书没背;考试虽然考好了,但丢了不该丢的分。 这样,原本答应孩子做的事情,却落了空。 孩子在孩提时期,是以模仿的形式学习的。 而他模仿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父母。 如果父亲总是答应孩子某一件事后,却往往做不到。 孩子这时候,就会有巨大的落差,从而产生不满、愤怒的情绪。 这样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某一刻爆发。 爆发的形式,往往是跟父母对着干、冷脸相对,甚至是叛逆。 如果父母孩子之间缺乏信任,那不管父母怎么说、怎么做,孩子都是不信任。 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而到了青春期,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外界迷惑,误入歧途。 孩子还会把这种“不信任”感,投射到外界的人际关系中。 他会变得多疑、偏执、冷漠。 不仅在家庭生活中矛盾重重,还与外界格格不入。 还有些孩子,缺乏信任感,内心深处感到自卑,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怯懦、胆小的性格。 但不管怎样,缺乏信任感的孩子,越长大,父母会越觉得无力,越难管教。 03 控制欲强 父母承担着照顾、养育孩子的重任,但这个重任,并不是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 我见过一位爸爸,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先经过他的同意。 出门玩时,孩子想带上一壶水,并且说明是自己拿,爸爸觉得没必要,不同意。 吃饭的时候,孩子想试试几种果汁兑在一起是什么味道,爸爸不认可,制止了。 孩子骑自行车想在广场绕圈,爸爸不同意,非要他走直线,导致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再骑。 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就有发展自我的需要。 如果父亲一味要求孩子“听话”,不得反抗命令,那孩子会变得畏手畏脚,或者干脆不做,消极抵抗。 很多时候,孩子会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了尝试,他们想要付诸行动。 但控制型父亲,则会要求孩子什么都不许做,只能循规蹈矩地生活。 这无疑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索欲。 就像我提到的那个孩子,即便把几种果汁兑在一起,影响又不大,为什么不让他尝试一下呢? 也许那位父亲觉得,那样会不好喝。 但即便不好喝,也是孩子自己探索的后果,他会从实践中学到经验。 又或者,他会从这次的经验中,获得什么奇妙的点子。 很多时候,看似“为你好”的背后,其实是控制欲作祟。 而过于控制孩子的父亲,会让孩子形成敏感又自卑的性格,而且畏畏缩缩,遇到事情不敢尝试,只能等着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 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很难有大出息。 如果要问,性格中的哪一种缺陷,会让孩子觉得困扰最大。 我想,那就是自卑感。 因为自卑,不敢尝试;因为自卑,变得讨好;因为自卑,变得怯弱;因为自卑,变得敏感自负。 父亲对于孩子的意义,绝非只是提供物质生活这么简单。 孩子还需要父亲的陪伴、引导和鼓励。 当父亲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正面的榜样时,孩子才会朝着这个榜样前进,并且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