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家的孩子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学习写作业的时候,坐不住几分钟,就要去喝水,上厕所,说话,各种小动作做不停,旁边一点点动静都能把他的注意力给吸引过去。平时上课的时候也是各种走神。这些其实都是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差的表现。 这类的孩子会出现成绩不好或者是成绩还不错,但是却不稳定的情况出现。其实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很大可能就是由于他们的专注力不够导致。 “专注力”它是人认识事物,认识过程的一个开始,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孩子在早期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有意识的注意,他们在婴儿期一般都是无意注意,这个时期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转移,一般到三岁之后才会逐渐形成比较好的自控注意力,一般情况下,在条件合适的前提下,3-6岁的小朋友注意力大概维持在10到15分钟左右,7-10岁的孩子大概在20到30分钟左右。当然这个具体情况也因人而异。所以要求一个几岁的孩子一个小时都坐在那里不动的去学习,也不现实。 那么专注力需要去培养吗?当然需要。孩子的早期教育不是简单地去教他认字,认字母,而应该着重于孩子意志品质、性格及专注力的培养。“专注力”它是制约智力的要素之一,与意志力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注意力越集中的人,我们往往能发现他的自控能力也很强。 专注力差的孩子,往往会有这些表现: 1、稳定性差,做事情会三分钟热度,做事情的逻辑性差,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一件事情。 2、持续性,集中性差,无法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上课容易走神,作业拖沓,完成效率低,完成质量不高。 3、情绪容易冲动化,专注力差的人往往自控力也不太好。所以有时候会出现情绪化的表现。 4、主动注意力差:注意力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被动注意占主导,就是说孩子即使有心想要完成事情,但是却仍然没有办法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导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和计划去完成事情。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首先专注力是一个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培养,它是持续性的,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哪怕在孩子小的时候,他的注意力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我们也要保证他在这段专注力时间段中做事情的持续性。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很认真地玩积木,玩具,或者在看绘本,画画涂鸦的时候,家长会在旁边说,宝宝来喝水,宝宝来吃东西或者做一些其它事情来打断孩子。不停地去打断孩子,其实就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所以不要让这种家长式关心,毁掉孩子的专注力,我们要耐心地等待他完成这件事情。 第二,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能够集中注意力的环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学习的时候,书桌上不要放其它不相关的东西。很多孩子的书桌上各种娃娃,玩具或者漫画堆了一桌,这些对于自控能力还不够的孩子们来说,显然比学习更具有吸引力,那么在这样的情境下,他怎么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呢? 第三,做好时间规划表,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不要时时刻刻都提醒他学习,这容易让他有厌倦,和逆反的心理,要让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学习或活动。让孩子记住,在该学习的时间就专心去学习,完成学习的任务,如果孩子没有完成,那么就会占用他活动的时间,如果完成了,那就可以自己去安排活动的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他意识到如果自己拖拉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第四点,不要干扰孩子的学习思路,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唠叨他的各种问题。很多家长在检查到孩子的作业有错误的时候,会立马要求孩子改正,哪怕当时孩子正在认真写其它作业。这其实跟第一点说得差不多。只要在他没有胡乱的应付作业的前提下,我们发现了错误,可以等他写完了,再一起来讨论纠错。 第五点,可以做一些提升专注力的训练。像绘画,练字,拼乐高都能够让人静下心,从而提升专注力。我们家俩个娃每次拼积木或者是画画的时候都可以坐在那里半天不动。 另外有一个风靡全球的“舒尔特方格(Schulte Grid)”训练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哦。它不但可以简单测试注意力水平,而且可以很好的训练注意力。 我们可以在一张纸上,画25个边长1厘米的方格,格内随机填写阿拉伯数字1到25。测试时,被测者要用手指按1到25的顺序,依次指出数字的位置,同时诵读出声;另一人记录所用时间。数完数字的用时越短,代表你的专注力越集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一表格因反复使用而产生了记忆,那就应更换新的了。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科学和高效的训练方法,感兴趣的,有时间的也可以多多练习哦。 最后呢,就是身为父母,不要给孩子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其实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不好,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原因,家庭,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各种缺点中成长起来的嘛,鼓励和爱才是促进孩子进步和成长的良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