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龙波,也是安西军第八团旗手,萧规。 旗手萧规,怒吼不退 旧历十七年,孤军困守大石堡城,面对吐蕃的多次强攻和袭扰,萧规发出了了“不退”的怒吼。临死在长安之时,面对圣人的军队,萧规做出了同样的举动。 其实今天要说的是,剧中这套甲胄,除了头上的负羽外,与宋金时期的步人甲,铁浮屠,极为相似,或是一脉相承而来。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上图依然是《长安十二时辰》剧照。甲胄,特别是顿项的细节更为清晰。 宋步卒大战铁浮屠 上图是对宋步卒大战铁浮屠场景的还原,“官军以标枪去其兜鍪,大斧断其臂,碎其首。” 从此图可以看出,无论是金国铁浮屠,还是史上最强宋步人甲,皆是扎甲形制,具备披膊,甲身,腿裙,兜鍪帘叶等。兜鍪处的顿项皆披下,闲时可掀上去,战时垂下,保护脖颈和面部。 针对最明显的兜鍪和顿项特征,《宋史》、《辽史》皆有明确记载:“鍪极坚,止露两目,枪箭所不能入”;“兀术披白袍,乘甲马,以三千牙兵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屠’”;“(铁浮屠)被(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 同时代的兵器和盔甲,往往会有趋同的模式。他们面对的是相似的追求最大限度破甲和护体的需求。何况,有人怀疑,铁浮屠盔甲可能来自入侵北宋时,从东京开封府掠夺的北宋甲胄。 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步人甲来描述当时的甲制。按《宋史.兵志》:“甲叶千八百二十五...内披膊叶五百四...甲身叶三百三十二...腿裙叶六百七十九...并兜鍪一...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两。如重轻差殊,即弃之不用。”相对于宋朝兵器的杂乱无章,步人甲难得的保持了标准的形制。这也来自于宋朝历代皇帝对于甲胄的重视,甚至躬亲御批甲胄的设计和制作。 宋代一斤相当于现在1.28斤,宋制全甲达到了惊人的63斤,如果加上弓弩,刀枪,盾牌甚至是旁牌,一名士兵负重可能达到80斤或者以上。 如果按史书描述,铁浮屠身披两重铠甲,则气势更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