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回顾这个暑假 你的孩子有没有跟你抢手机玩? 会不会三更半夜偷偷玩手机? 是不是常常约同学打游戏? 暑假里,不少家长和孩子因为手机引发一场场的“家庭大战”,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和家长冷战,有的孩子甚至自残、自杀。为什么孩子会深陷在手机世界里不可自拔?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理性地使用手机?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梁伦词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暑假里,不少学生相约到奶茶店打游戏。 孩子沉迷手机,让父母十分困扰 一天,凌晨两三点钟,刘女士去卫生间后,顺手打开儿子的房门,想看看儿子,结果眼前的一幕让她瞬间火冒三丈——儿子正躲在被窝里用手机打游戏,入迷到连她开门都没察觉。在刘女士的质问下,儿子承认,自己常常假装按时睡觉,可趁父母回房后,就会起来打游戏。闻言,刘女士控制不住怒火,一把砸了儿子的手机。 无独有偶,因为手机,杨女士与儿子小锐原本并不亲密的母子关系变得格外紧张。小锐是城区某中学的一名准初二学生,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的主科成绩总分加起来不足200分。“看到儿子的成绩单,我心里本来就窝火。结果他根本不在意,还当着我的面照样玩手机。”看儿子时刻都捧着手机打游戏,杨女士“劝也劝了,骂也骂了,把各种道理掰开揉碎地讲”,可小锐仍是照玩不误。无奈之下,杨女士没收了小锐的手机,还停了家里的网线。她没想到,小锐为此跟她冷战,十几天没叫过她一声“妈妈”。 记者采访发现,中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网络,成为许多家长的难解之题。今年6月,玉东新区玉东小学曾开展家校共话活动,在“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的讨论和学习现场,不少备受困扰的家长纷纷求助。 多因使孩子沉迷手机与网络游戏 想知道如何让孩子正确理性地使用手机,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孩子会沉迷其中。 “一切都是环境的产物。”梁伦词直言,很多父母不管是在家里还是陪孩子外出游玩,甚至连开车的时候,都是手机不离手,孩子不过是有样学样。“在孩子小时候,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安安静静、不吵不闹,就把手机塞给孩子玩;等孩子长大了,发现其已深迷其中时,父母又想把手机抢回来,但往往适得其反。” 同时,没有志向、追求的孩子也容易对手机上瘾。有的家长得过且过,自己没有活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此外,有的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没有获得别人的欣赏、赞美,没有成就感,而在网络游戏里得到了这些愉快的体验,这也会促使孩子更多地沉迷网络游戏、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闯关、冒险、格斗等内容容易使孩子着迷,因为他们在游戏里可以幻想自己是英雄、是世界与命运的控制者,这正符合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的非现实狂想。网络游戏容易让孩子实现一种虚幻的自我求证,证明自己的强大,而这些正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却又极度渴望的。 为了让孩子戒手机,父母纷纷出招 为了让孩子放下手机,避免因为沉迷玩手机、打游戏而影响学业,家长们可谓是想尽办法。 吴先生的儿子浩浩是一名准六年级学生。三四年级时,浩浩开始以学英语、上网课为由,趁机拿父母的手机玩游戏,越玩越上瘾。“我思来想去,决定先给他玩个痛快,还特意抽了个周末的时间陪着他打游戏,直到他自己喊停为止。然后,我告诉他以后不能玩手机了,同时给他设定学习目标,每考到一个目标的分数,我就奖励100元。”吴先生笑着说,几个学期下来,儿子“赚”了他不少钱。 家长周女士的方法则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每到周末、节假日,我就带着女儿和儿子去扎帐篷、露营。”为了让孩子的课余时间更加充实、有趣,周女士特意带着他们一起动手准备各种露营美食、寻找有山有水的露营场地。“这个方法挺有效的,现在孩子不仅喜欢到户外游玩,还很喜欢自己研究、动手制作美食。以前是拿手机打游戏,现在却把手机当成了学习工具,用来查找各种露营美食的教程。”周女士认为,要让孩子懂得合理使用手机,关键是让孩子有比玩手机更有趣、更重要的事情做。 父母以身作则,才有影响孩子 因为玩手机上瘾,有的中学生辍学,甚至以自残、自杀的方式来威胁父母,梁伦词处理过一些这样的个案。孩子沉迷手机,父母应该怎么做?梁伦词说:“杨女士采取直接没收孩子的手机并停网的打压控制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只会让父母和孩子两败俱伤。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共情,因为孩子对手机上瘾不止一两天,如果父母一下子不给玩手机,只会让他们更逆反。” 同时,梁伦词也不认可吴先生“以钱换玩手机的机会、换分数”的处理问题方式。这种做法短期有效,对长期而言,是无效的。“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但父亲用钱来与孩子换成绩,意味着孩子在给父母‘打工’。这种互换的方式,会让孩子以为父母的爱也是可以交换的。渐渐地,孩子对待所有的事情,都会用利益、金钱来衡量是否值得去做,这种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是很可怕的。” 梁伦词说,对待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周女士的方法有借鉴意义。用别的快乐代替孩子玩手机游戏的快乐,比如运动、与父母和同伴玩耍、学习成绩考取班上前三名等,这些都是孩子需要得到的快乐,关键看父母怎么鼓励孩子去获取这些快乐。如果孩子本身不快乐,手机游戏给他带来的快乐太多,就容易上瘾;反之,如果孩子本身是一个快乐的人,手机游戏就不可能把他拴住,因为他还有其他兴趣、欲望。 生活在电子产品时代,孩子不可能和手机“隔离”,如何让孩子正确理性地使用手机,而不是沉迷其中?梁伦词建议,家长首先要自控、以身作则,让家里少点手机文化、多点书香,通过境教、身教来影响孩子。然后是确立好规则,和孩子约定好“手机时间”。最好是每周一次性玩2小时,而不是每天玩20分钟。第三点则是坚定地执行,到了约定时间后,家长要坚持拿回手机。若孩子撒泼打滚,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态度温和,立场坚定。 总而言之,父母只有提高自己的修为,才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孩子,让孩子以父母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