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9岁,从幼儿园开始就表现出来性子比较急躁的,二年级去看了医生说是混合型多动。 这段时间我发现儿子总喜欢说一些情绪很消极的话。,一开始我没在意,最近越想越不对劲。 比如说我们催儿子快点去写作业,他会突然很抓狂的喊:“我不要写作业我是傻子!”或者说:“我想死!” 请问孩子是不是心理上出了问题?我们要怎么引导啊? 01 多动症孩子,尤其是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弱的,很多也同时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我是个傻子、笨蛋!” “我什么都做不好......” “爸爸妈妈不喜欢我。” “希望我死了算了!” 多动症孩子为什么容易产生这种愤怒的、焦虑的情绪,或者说为什么会养成这些口头禅呢?其实也是比较好理解的。 因为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往往会把事情搞砸,这时候父母会花很多时间纠正他们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每天听到的都是打击、批评、否定,比如: “不要这样做!” “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 “为什么怎么讲你都不明白?” 那么你也很难拥有自信,或者说自我认同感是很低的,久而久之内心也会觉得,我是很没用的、什么都做不好、我不讨人喜欢、我死了算了。 一个多动症小孩离家出走了,被找回来之后他说:“我离家出走只是想证明爸爸妈妈会不会来找我。” 孩子说,在他心里,自己是不被家人需要的,不受父母喜欢的,每天听到的都是他们的抱怨和责骂。 02 有因为考试成绩太差,或者功课没做好,被家长惩罚的多动症孩子,大哭大闹地说讨厌自己的生活,甚至以自杀作为威胁。 有过分保持沉默的孩子,他们对和人交流这件事完全不感兴趣,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缺乏激情。 还有些多动症患儿,很小的一点挫折对他们来说就像世界末日,常常陷入低迷的情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事实上,在失望和沮丧时失去对情绪的控制,这在成年人中也很常见,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学习怎么帮助孩子摆脱不良情绪(焦虑、抑郁、愤怒等),建立起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对于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 03 第一个建议 让孩子每天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 一般来说都会让家长鼓励孩子每天至少做3件自己喜欢的事,不必要太复杂的活动,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个点。 比如,让孩子选一个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选一件自己最喜欢的衣服穿去上学,晚饭点一个最喜欢吃的菜、卧室里摆放一个什么玩具等等。 总的来说,每天做3件喜欢的事情,是一种良好的“抗抑郁剂”。 第二个建议 进行日常的体育活动 研究数据显示人能通过散步、有用、慢跑或骑自行车等活动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 对孩子来说,篮球足球、游泳、练习空手道、体操或舞蹈、捉迷藏、追逐等能让身体处于兴奋状态的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建议爸妈,将这些活动安排进日常生活,也就是尽量保证每天都有,而不仅仅是周末抽出一段时间集中进行一两次。 第三个建议 围绕孩子的“自尊”展开 调查发现,抑郁的人常常对自我的认同感不高,缺乏自信心,一些参考建议,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评价。 1.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不错的 这一点很重要,中国父母往往把爱藏在心里,不善于口头表达,这一点哪怕到现在也没有特别大的改善。 其实大胆的把“我爱你”三个字说出来,对孩子树立自尊自爱的意识非常有帮助。 2.帮助孩子掌握一些集体活动的技能或才艺 当孩子把事情搞砸时,批评和指责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帮助孩子“做得更好”! 尤其是那些邻里孩子、班级孩子都会参与的活动,比如体育会、校园表演等,跑步、踢毽子、唱歌、跳舞、朗诵,哪怕有一样孩子能够正常的参与进去,就会受到同龄人的认可。 3.至少要有一个好朋友 如果孩子身边没有聊得来的朋友,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作为家长要主动出击,帮助孩子创造条件。 比如主动约班级里的同学来家里聚会,让孩子们一起写作业、参与娱乐活动;注意邻里间的同龄孩子,晚上或者周末时间,可以鼓励孩子和他们一起进行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