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八月末,夏天结束,暑热褪去,开学季也来了,“神兽”们即将归笼!今年幼儿园又会迎来一批新生,人类幼崽面对集体生活表现怎么样呢? 很多爸爸妈妈都非常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希望自家的娃在学校性格开朗,可以多交朋友,成为集体中受欢迎的一员,然而有不少宝宝在这方面并不擅长,甚至成为同龄人孤立的对象。 孩子不爱交朋友别着急,“社牛”宝宝的炼成非一日之功。 你和孩子是安全型依恋关系吗? 亲子关系对孩子与同龄人相处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你家小孩不爱主动交朋友,首先要反省的就是这一点:孩子和父母是否建立了健康的依恋关系。 美国教育家安恩沃斯(Mary Ainsworth)将儿童依恋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安全型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焦虑-抗拒型依恋。 其中,安全型依恋关系对孩子是更有利的,这样的小孩更有勇气探索新鲜事物,成为爱交朋友的“社牛”宝宝。反之,属于非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孩子,在和人交往中往往会有心理障碍等各种问题。 安全型依恋 这类儿童有很强的安全感,适应能力强,充分信任爸爸妈妈。当妈妈离开时也会产生分离焦虑,感到难过,虽然接受陌生人安慰,但母亲的安慰更有效;当妈妈回来后又会感到非常高兴,积极靠近、回应妈妈。 焦虑-回避型依恋 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不在乎父母是否在场。当母亲离开时,孩子不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当母亲返回时,也不主动寻求接触和安慰,回避母亲的亲密行为。 焦虑-抗拒型依恋 这类儿童在陌生环境中,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母亲离开时大哭大闹,母亲返回时也不能得到安慰。这类孩子对父母缺乏信心,不能把爸爸妈妈当作“安全基地”。 这三种依恋关系中,显然安全型依恋更健康。了解了这些依恋关系,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每年幼儿园开学都是一片“鬼哭狼嚎”的场景。到了陌生环境哭闹不可怕,孩子对父母表现出冷漠或抗拒,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安全感满满的孩子更爱交朋友 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的幼儿社会化程度更高,更爱社交,更容易俘获同伴的喜爱。因为内心越安全,就越能感受到满足,并且更自信、更有勇气去探索外部世界。学龄阶段的孩子,会和各类同伴打交道,这里面的社交技能、交友观还会影响成人期的亲密关系。那么该如何与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呢? 首先,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准确识别并满足孩子的需求。被父母忽视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不安全型依恋。家长不单单要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睡这些生理需求,还要多和孩子有一些身体接触,比如适当的爱抚、拥抱等。 其次,要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和孩子建立信任。倾听孩子分享Ta的喜怒哀乐,每天要花点时间问候Ta,让Ta觉得和父母交流是很快乐的事。如果孩子天生容易焦虑,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离开,而是通过合理规划,让孩子知道离开和重聚的日期。 最后一点,学会真诚,在自己犯了错误时,勇于向孩子低头承认错误。 除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可以慢慢引导孩子去社交,让孩子学会良好的沟通方法,学习与别人相处的基本规矩。 做孩子交朋友道路上的“推手” 当孩子很难融入集体时,家长不妨试试下面几条方法: ▲周末邀请同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让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观察孩子在交往中有什么问题,是不是占有欲太强?还是胆小不爱说话?或者不爱合作喜欢闷头干自己的?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矫正。 ▲给孩子制造与其他小朋友说话的机会(路上、公交车上、公园里都是有利的社交场景),当他们有了动机后,也就会愿意说话,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也会慢慢消失。 ▲教导孩子正确的倾听和表达方法。沟通也是一门技术活,毕竟小朋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的思维就是,我要说我的。可以教孩子通过适当的目光接触,将身体朝向说话者的方向,别人说话时要保持安静等基本的沟通技巧,让孩子学会倾听,这样的小朋友更能获得同龄人欢迎。 虽然性格开朗的“社牛”宝宝更受欢迎,但也不意味着,内向的宝宝一定是不好的。内向的孩子有一套自洽的内心秩序,他们能很好地和自己相处,专注力更强,喜欢独立思考。很多具有改革能力的领导者、科学家都是内向的人,比如达尔文、比尔·盖茨、巴菲特......内向和外向都只是孩子的特点,而不是缺点。 如果孩子暂时不喜欢交朋友,也不要强迫Ta,说不定Ta在其他方面更具备潜力呢!最后祝每位宝宝都能顺利度过开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