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第四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专家学者、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区域教育管理者、一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等1500余人在线参会。 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提出,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当结合特殊的时间节点,要关注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学生成长阶段的连续性、教学队伍的联动性以及评价体系的完整性。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壮海教授认为,需进一步打开“四个视野”:破解难题的视野、凝聚合力的视野、共建共享的视野、品德铸育的视野。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研究员指出,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不能只是数量拓展或是简单重复,应当根据当前阶段面临的新特点、新要求、新形势,用新突破引领新发展,并通过“紧抓新任务、善用新界面、构建新支撑”等途径推进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政教系吴铎教授指出,一体化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层面的总体设计和综合措施,也需要实证性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既需要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人员,也需要广大一线领导者、组织者和师生的积极参与。他倡导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国家级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正从外延式建设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关键要看3个方面。一是重点聚焦搭建一体化的资源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二是要构建一体化的师资体系,完善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三是着眼扩展一体化工作格局,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各类课程,各级学段,各种资源和地区的协同联动。 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发布了中心近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