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老”,孩子3岁之前所养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和性格,是真的会影响人一辈子的。 所以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针对0~3岁孩子的一些早教机构。越来越多年轻化的父母也更加注重孩子的早教。 0-3岁是孩子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该要注重培养孩子这几个方面。 有些家长认为0~3岁孩子主要是长身体的时间,并不需要刻意的去教育。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在发育的时候多教给孩子一些东西,那孩子就会越来越聪明。 所以不同的父母,对于0~3岁孩子的教育的观点而不一样。那0~3岁到底需要哪些教育呢? 1、行为习惯 从孩子出生到能够走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同时对于这个世界也会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事情都希望自己来做。 所以你会看到在孩子刚会走路的时候,他不希望大人搀扶着她,即使走的不稳,颤颤巍巍的,他也极力挣脱大人的手。在孩子刚会拿勺子的时候,他也不喜欢大人喂他,希望能够自己吃饭。 当这个时候家长朋友们就应该为孩子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培养良好习惯的一个开端。在孩子要求自己做事的时候,他更愿意自己动手尝试一些新事物,即使做得不好,家长们也不应该阻拦他。 而是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孩子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2、语言发展 在孩子1~2岁的时候,便开始呀呀学语。孩子对于语言的掌握是从音到词,最后到完整句子这样的顺序而发展的。 所以在孩子开始咿咿呀呀的发声时,家长朋友们便可以放慢与孩子说话的速度,采用叠词的形式来教孩子说话。例如:吃饭饭,睡觉觉。 在具体的情境中与孩子对话也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看电视,或者读绘本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语气的变化。 通过不同音调的表达,让孩子感受语言所代表的情绪。也能更好的发展孩子,对语言的理解。 3、规则意识 在孩子三岁之前,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常常表现出自私的特征。各位宝爸宝妈们,也不要过于担心,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因为这是儿童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同时也是有关心自己到关心他人的过渡期。 家长们如果能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理解,除了自己之外,还需要考虑他人,帮助孩子的道德发展。 在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的时候,不应该立马强调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因为要给孩子一个过渡期,让他逐渐接受规则,而不是强制性的要求他。 如果你硬性的规定,他不能做什么,那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养成规则意识。 最好的方法便是让孩子自己感受自己不尊重规则后产生的后果,当他意识到如果自己不遵守规则,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能实现。 家长同时为孩子讲解相关的规则,告诉他只有这么做才能方便自己,同时方便他人。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才能理解相关的规则,然后试着接受它并遵守它。 4、思维训练 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在孩子早教时期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就是让孩子学习一些文化知识。这是极为错误的。 因为对于这些文化知识,孩子还是远远不能够理解的。那么在三岁以前该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 想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可以先让孩子对比身边相似的事物。例如给孩子两张类似的图片,让孩子找出其中的不同。 通过这种游戏式的训练,孩子既感到乐趣,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动机。同时通过认真观察孩子也学会了一些思考方式。 例如:观察事物时,可以先从从小到大观察,或者先从近到远观察。 5、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在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经过父母正确对待、正确引导的好奇心能为小朋友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无穷的益处。 因此,我们都应好好对待小朋友的奇思妙想,不要打击他们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 好奇心强的宝宝一般思维很活跃,创造力也很强,家长要懂得保护孩子这种意识,同时也要加强锻炼和培养,让思维力更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