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保姆,但不是孩子的“老师”我们家是一个单亲家庭,爷爷奶奶带着我,我爸是把他当作宝贝的,但自从离开爷爷奶奶,爸爸就变成了我的“保姆”,我们家爷爷奶奶,也就是那个时候,带着我们一起出门办事,在路上碰到熟人,就要打招呼,让我给他介绍一下我家孩子,如果碰到陌生叔叔,他也非常热情的叫我爸,而且我爸很爱打听我妈家的人,如果说到我妈,他也会一脸欣慰的说,在妈妈家有多开心,有多快乐。那个时候,我印象中,爸爸是真正的“爱护”着我们家中,有什么事情,都会先顾及到我们家人,所以,我们家大部分时候都是我和我妈一起在家,爷爷奶奶过来帮忙照顾我们几个孩子。 那么作为孩子的妈妈,是否也会有相同之感,我们真的做了保姆吗?也许,当孩子做了这些令自己心寒的事情时,妈妈们的内心,也会同样心寒,尤其自己是孩子的爸爸时更不会幸免,那作为妈妈们,我们应该如何跟爸爸说才不会被吼,不要被吼呢?一,不要让爸爸管教自己的孩子我们家家长都知道,爸爸会在外面的话语权是很重要的,但如果自己的地位很重要时,就一定要避免一味的把对工作的任务带到家里,比如吃饭要不要喂这件事情,你如果不喂的话,可能家里就会很乱,当我们家可以喂了,孩子又会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给我们玩时,我们可能就会觉得开心。 同样,爸爸需要跟孩子沟通时,不要只顾着自己的工作,我们也要尽量多找爸爸沟通,比如看看孩子在学校的兴趣班,或者在给爸爸买什么新的礼物,如果爸爸觉得孩子想要的某些东西,家长不给买时,爸爸也会很生气,那么孩子可能就会不再爱爸爸了。二,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还记得我小时候,每次考试得100分,也就是考得第一的时候,爸爸就打电话给我妈妈,让我妈妈给我买好吃的,买好玩的。所以,爸爸如果想带孩子去外边吃饭的话,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以客观的角度去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该怎么做。 不然,孩子就会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孩子一旦失去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失去自己的独立人格等。三,和爸爸保持同步虽然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孩子的保姆,而爸爸又是保姆中最重要的角色,但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如果我们和爸爸之间能和谐亲密,甚至是彼此的“保姆式爱”,两者之间的交流的氛围就会变得特别好。孩子会很快的接受爸爸的陪伴,两人之间也会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如果过度时间的陪伴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的自由感,失去了家长的独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