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在心理学中叫做本能的冲动。 我们喜欢漂亮的景色、漂亮的衣服、漂亮的礼物、漂亮的爱人、漂亮的孩子,甚至是漂亮的合作伙伴都是对美的本能的追求。 当我们面对美好事物的时候,心情也会格外舒畅,做事的效率也会加倍提高。 特别是女人,在自己的形象上是非常注重的,总是希望把自己最好看的一面展示在别人面前.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遇到一些不修边幅的女人,是她们没有爱美之心吗?还是另有什么缘由?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每一个身为母亲的女人都会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在她们的生活中,孩子的一切都是最重要的。 我的一个同事,在生孩子之前是一个特别注重外表的女人,身为天秤座的她对自己的外表要求得特别严格,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化妆不能出门的那种人。 生完孩子之后,她对自己的形象已经没有要求了,随便套件衣服,甚至不洗脸不梳头就出门了。 在小区里带孩子玩,大家都快认不出她来了,因为也不是很熟悉,大家估计都是在心里嘀咕着呢。 我们有一次去看她,当着她的面,什么话也没有说,之后在群里聊天才问起,之前那个光鲜亮丽的她去哪里了呀? 她回答说,每天所有的精力都在孩子身上,也根本没有时间梳洗打扮,而且都是有孩子的人了,谁还会看一个孩子的妈妈漂亮不漂亮呢?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四层的需求是尊重需求。 我们都知道,在商业会谈中,仪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仪表代表了对对方的尊重。 同样,在生活中也需要我们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作为一个母亲,孩子自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把自己形象上的改变,都归咎为带孩子太忙太累,那就说明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让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替自己背锅,有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同时,作为一个母亲,她的三观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三观,她对美的放弃,就是对生活的不尊重,那么孩子也会成为和她一样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母亲,不应该因为太忙太累而放弃自己的形象管理,反而更应该管理好自己的仪表,让孩子也跟着自己学会审美,学会尊重生活。 二、对美的认知 赵本山有句话说——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能耐都是其次的。 在心理学上自恋有两种,一种是实体自恋,一种是虚体自恋。 注重面子就是一种虚体自恋,这样的人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自己对自己的好坏一律没有界定,别人说好,她会很开心,别人说不好,她又会很伤心。 虚体自恋的人,对自己的外表有过度的要求,总是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希望自己永远不被别人超过。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美不仅仅限于外貌,所谓形象管理,不是管理五官的美与丑。 一个人的五官是自己决定不了的,与生俱来的东西是我们没法改变的,所谓形象管理,就是要把自己搭配成适合自己所生存的环境的形象。 商业谈判中要穿正装,参加酒会的女人要穿晚装,家居服是不能穿出门的,泳装也只有在游泳池才能穿。 得体是形象管理的基本要求,真正的对美的追求,就是让自己越来越得体。 三、为什么要爱美 一个女人如果不爱美了,要么就是已经看透红尘,要么就是受到过沉重的打击放弃人生了,这两种人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范畴。 只要是正常人,但是却对自己的形象没有什么要求的——不讲究吃,不讲究穿戴,也不讲究住行,她们大多都是不明白美的意义在哪里。 有的人觉得看外表太低俗,内在美才是真的美,这个没错。 对内在美的提升就是实体自恋,是一种自我认同, 但是自我认同也不代表要放弃外在形象管理。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始于外表的,一个人无论长得好看与否,在外表上,首先要让人觉得舒服,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只有第一印象通过了,才有更深的交流下去的可能,在更深层次的交流中,别人才可能发现自己的内在美。 所以对外在美的追求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肤浅,而是打开人际关系开关的第一步。 后记 诗经里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美的追求,是天然形成的,一个女人,如果自己都不爱美,又怎么能够让别人爱自己呢?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放弃了美,总是自己受到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