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幼儿园后,有的孩子性格活泼,说起话来就像个小话痨。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大部分时间是自己一个人呆着,很少会和老师或同学交流。事实上,孩子爱不爱说话,表达能力如何和家庭教育有直接联系。如果父母性格开朗,平时爱说话、会说话,他们教出来的孩子基本上也是这样。但如果说父母也是性格内向,很少表达,在大人的影响下,孩子大致也是如此。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父母有直接关联 0-6岁是孩子语言能力培养的黄金期,在3岁之前,父母的说话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在3岁之前,如果孩子能够积累3000万词汇量,10年后学业领域将更有优势。因此,为了孩子,父母切记不要成为一个只知道捧着手机、不爱说话的人。应当是多找机会和孩子沟通,去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等到孩子能够掌握基础的语言,接着就是带着他们去学习唐诗、认数字等,进行有意识的学习。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从孩子出生,父母就经常会和她说话、讲故事等。虽然孩子听不懂,但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因为孩子从8个月的时候就知道喊爸爸妈妈,一岁的时候会叫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一岁半会读20多首儿歌,3岁进入幼儿园,经常会被老师夸奖情商高。可见,父母的坚持和语言输出是有明显效果的,也给广大家长树立了一个榜样。 父母应当怎么做 很多新手父母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在宝宝6岁之前去做语言启蒙?针对这个问题,育儿专家给出答案,注意一下几件事情,孩子的表达能力会更好。 首先是分阶段重复期。第一阶段在孩子一岁前教会孩子认识一些物体名称,比如奶瓶、娃娃等。在一岁半后教会孩子认识物体和名称关系,可以拿两样东西摆在孩子面前去做对比。 第二阶段,可以教会孩子去发音。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教他们唱儿歌,这个过程一定要坚持和重复才能够看到效果。 其次,父母的词汇量一定要丰富。有些父母平时说话过于口水化,缺乏词汇量,和孩子聊天内容基本相似,这对孩子的语言培养是没有帮助的。这时候,建议父母可以结合育儿软甲和绘本。 最后就是经常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听故事久了,孩子自身就可以渐渐将故事讲出来,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谓三岁定八十就是这个道理,很小的时候,父母懂得正确指引和教育孩子,对孩子未来的一生都是有益的。可如今很多年轻人过于重视自己的事业,直接将孩子扔给了父母管教。时间一长,父母和孩子之间生疏,老人也不懂什么育儿方式,基本上老人带出来的孩子都没有什么优势。所以还是建议父母多腾出时间去陪伴孩子,赚钱固然重要,但钱是赚不完的,但错过孩子的生长经历那是相当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