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说话非常的生硬,这样就会导致孩子根本不配合你,在我们大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都能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说话的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要想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理,一定要注意一些技巧,具体的来讲,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可以试着和孩子换一下位——如果家长能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有一颗童心,这样才能够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打成一片,这样家长在说话的时候就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就能轻松的套出孩子的心里话,所以家长不妨和孩子换一下角色,自己也扮演一下孩子,这样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能就会顺畅很多。 【2】和孩子相处一会儿之后再说正儿八经的事儿——家长如果一上来就和孩子说一些很严肃的事儿可能让孩子很难接受,如果和孩子相处一会儿,比如说和孩子一起做做游戏,聊聊天,讲讲故事,甚至是唠唠家常,这样,和孩子处一段时间之后再去说你想说的事儿,孩子可能就更容易接受一些。所以要想让孩子听话,就要多和孩子接触,多关心孩子,这样才能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当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的需求,沟通的效果才会更好。 【3】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好习惯——如果孩子说话的时候,作为家长都不能专心的听孩子把话说完或者直接打断自己认为是错的话,那么孩子怎么才能够和你有更好的沟通呢?所以家长要耐着性子听孩子说完,这样孩子才觉得家长重视自己和自己在进行平等的沟通和对话,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减缓很多。 【4】要学会观察孩子的细微反应——很多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往往急着表达自己的看法,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做,却忽略了孩子的反应,其实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的细节,比如说孩子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孩子有没有异常的动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才能够达成一致,孩子当然愿意听你的话了。 【5】一定不要用非常生硬和强势的语气——很多家长喜欢用比较强硬的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就会造成和孩子之间交流的障碍,聪明的家长会用温柔恰当的语气给孩子交流,让孩子听着也舒服,不会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能拒绝你的意见和要求? 【6】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也可以来一点儿不正经——与其与孩子郑重其事的交谈,让孩子产生一种警觉和抵触,还不如和孩子做一些漫不经心的交流,比如吃饭的时候,运动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和孩子找一些共同的话题进行沟通,这种不正经的谈话方式会让孩子放下心理的防线,轻松打开话匣子,父母轻而易举的就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况,效果要比自慰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