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说:“你的眼率领你的脸,你的脸率领你的身。” 眼里有光的人,让人觉得顾盼生辉。 眼神清澈的老者,更让人刮目相看。 近期,北京国际电影节上,84岁的吴彦姝凭借电影《妈妈!》荣获天坛奖最佳女主角。 成为影史上年纪最大的获奖者,还是本届唯一获奖的中国人。 颁奖台上,她一袭黑色旗袍,别一枚精致胸针,满头银发,脸有皱纹。 那种漂亮,是真实的,那份气质,极富底蕴。 尤其那双明亮的含着微笑的眼睛,犹如夜色中的星星,又像隐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她用自己的精彩让我们明白:哦,原来衰老并没想象的那么可怕。岁月流逝,从不败美人。 一个人的名字,冥冥中藏着这个人的宿命。 父亲为她取名彦姝,寄予美好寓意。彦,才华的意思;姝,美好的女孩。 1938年,吴彦姝出生在广州一个书香之家。 父亲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归国后在医学院工作。母亲也是大学生,学的是国文与家政。 夫妻感情深笃,丈夫体恤妻子,认为“子多则母苦”,所以只生养了一个孩子。 父亲思想开明,在他熏陶下,吴彦姝从小喜爱各种文体运动。 象棋、跳棋、排球,样样拿手。医学院的篮球场上,留下父女俩一起玩耍的身影。 凭借广泛的体育特长,中学生吴彦姝,成为省体操十项全能冠军。 不成想,这些特长,成为日后演艺事业的基本功。 母亲教她写毛笔字、背诵古诗词。 也会对她提要求,怎样走路、怎样端坐、吃饭不能怎样。 淑女式的管教是她一世得体的源泉。 她也和别的女孩一样,喜欢娃娃。人生中第一个娃娃是父亲买回来的,她和母亲给这个娃娃打毛衣、做裙子。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那种温馨的家庭氛围。 青春美少女吴彦姝,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后来她自己做了母亲,也给女儿买娃娃。直到现在,母女之间还会玩娃娃,给每一个娃娃取名字,拿着娃娃编剧、演戏,像两个跳出时光之河的小女孩。 她爱女儿,但不会用爱束缚女儿,酸甜苦辣、是非曲直,她愿意让女儿自己去感受、认知,听从内心走自己想走的路。 一路走来,并非没有风雨。退休后几年,她在家照顾生病的丈夫,还有年迈的父母,又先后送走他们。 亲人在的时候,她将他们照顾得很好;亲人离开了,她也能安排好自己的余生。 因为天性乐观,面对人生无常,她能坦然接受,顺境逆境,她都不觉得苦。 她说,从小被爱,让她一生拥有安全感。 充满人情味和欢声笑语的成长环境,赋予吴彦姝一辈子用之不竭的能量与热情。 耋耄之年,能够一个人生活,将精力花在喜欢的演艺上。 平时各忙各的,空了,约女儿出去喝杯咖啡,看场电影,分享一些开心的事。 母女俩互相牵挂,又彼此独立。 有人问余华:我们该如何去爱?如何获得自由? 回答很简单,也意味深长: 用爱自己的方式去爱别人。 吴彦姝,正是如此。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真是如此。 长大了学医,做名医生,稳定又体面。 这是父母对吴彦姝的期许,但他们更尊重孩子的意愿,支持她做自己喜欢的事。 全家迁居山西后,吴彦姝常常跟随父亲去看话剧,也在心里生发升出演员梦。 高中毕业,正巧山西话剧团招生,她在父亲全力支持的前去报名,从此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上世纪60年代,为话剧演《刘胡兰》,吴彦姝去往刘胡兰老家吕梁。 跟在农民后面学干各种农活,插秧,打谷,犁地,在山村体验生活,呆了大半年。 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由她主演的《刘胡兰》大获好评,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人生路漫漫,在话剧舞台上一演就是四十多年,直到退休。回想起来,这是让她自豪的高光时刻。 2015年,72岁的吴彦姝被女儿接去北京生活,开始她的“北漂”生涯,也从此走上荧幕。 在《相亲相爱》中,她是农村姥姥,将为爱守望一生的执着与坚贞演绎得入木三分。 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她是被宠溺的的唐秀懿,被厚爱滋养出来的娇羞与宽阔的人生态度,何尝不是她真实的模样? 在《流金岁月》中,她是上海老太太,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背后的隐忍演绎得丝丝入扣。 7年,她参演了数十部影视作品,凭借电影《红尖尖》、《又见奈良》、《搬迁》以及《妈妈!》,四次荣获影后。 她用自己的人生理解角色,角色也丰富着她的人生。 拍戏时的生活不会太规律。每天醒来,吃饭,休息,看新闻、做运动,都是随机的,自然而然的。不过有三件事,她每天雷打不动: 平板撑一分钟 小燕飞一分钟 行走6000步 这种坚持,让八十开外的她,依然体态轻盈。 据说,吴彦姝工作当中的自我要求出了名的严格。她会将第二天的台词背熟,理解透,自己觉得满意了,才睡觉。 得知要受采访,她会提前做好准备,该说些什么、怎么说,都跟女儿交流一遍。 确保自己的回答让对方满意,也不给剧组丢脸。 拍摄《妈妈!》时,吴彦姝奶奶有一段雨中哭泣。 情绪饱满的表演感染到旁人,导演也为之动容,不禁掩面抹泪,用对讲机喊“过”。 工作人员递过毛巾时,全身湿透的她挥挥手,让大家别跟她说话,以便让她重新来一遍,因为她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这种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让多少明星大腕自叹弗如? 这份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又让多少年轻人心生羞愧? 凡事心中有底,方能手到擒来。 正如她的人生信念: “我就要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工作。” 人生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吴彦姝玩笑说,自己这是大气器老成,还自嘲是个胸无大志的人。 不管如何,她的聪明上进是真的,不愿被时代抛弃的好胜也是真的。 不懂拼音,就不能使用智能手机,怎么办? 她买回汉语拼音挂图,挂在客厅墙上,出来进去,时不时看上两眼。 慢慢的,就会了,也就能熟练操作手机上各项功能了。 种树、晒娃、养青蛙、刷微博、练瑜伽、打篮球,年轻人爱玩的,这位赶时髦老奶奶一样都没落下。 打滴滴、买机票、订酒店,一个人南来北往,各地旅行。这些,对她来说,so easy。 面对流光溢彩的世界,她始终像一个好奇宝宝,用敏锐的眼,去观察生活,捕捉细微的美好。 一路走来,她从田园少女,演到中年母亲,从农村老太太,演到豪门祖母,自己早已芳华不再,却始终拥有少女感。 有段时间在大理拍戏,女儿会从昆明订花送过去,她就问酒店借花瓶,好多花瓶,让房间桌上都摆着花。 拍摄现场,工作之余,她会认真地品尝雪糕。见有人在拍,又会笑着娇羞地跑开。 电影《妈妈!》的颁奖典礼结束后,回到酒店,她和工作人员一起高兴得蹦跳起来。注意到被拍摄才停下来,还自嘲一句“不像样子”。 这种“不像样子”的少女心,正是她的可爱之处。 在合作过的张艾嘉眼里,这位老太太就像一个小女孩,精灵得不得了。 她的活泛天真,正如她喜欢的史湘云。 她的雅致端庄,亦像她喜欢的薛宝钗。 穿上运动鞋,就能去球场跟小年轻比拼。 换上晚礼服,便成为聚光灯下闪耀的星。 她不过生日,也不记年龄。她从不想明天,只管今天。在她对人生的理解中,岁月,意味着积累。 随遇而安,张弛有度,所以有一份舒适的松弛感。 自律生活,懂得分寸,所以从来不会丢失秩序感。 美,无关年龄和外表。因为足够松弛,才无惧年龄,可以将青春藏在银发与皱纹背后。 这位越老越好看的国民奶奶,用美丽人生诠释了青春的另一种定义,就像塞缪尔《青春》中的两句: 岁月有加,并非垂老。 理想丢弃,方坠暮年。 女人如花,花开花谢,总会有时。 朱生豪在情书里这样安慰妻子: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 可这尘世,又有多少人,坦然面对自己的青春不再,芳华渐远? 相较太多的庸庸之辈,可爱的吴彦姝奶奶,让我们看到另一种老去的可能—— 健康优雅,充满活力。 从容得体,热爱工作。 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心怀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