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身高的不重视或错误认识,很可能会错过孩子身高生长的黄金期,甚至影响其一生。一旦孩子身体出现特定的“异常信号”,家长一定要加以关注,及早就诊。希望通过以下两个案例,唤起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重视。 图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儿科医生正在为新生儿测量身高。 过于肥胖影响身高 最近一段时间可把小齐的妈妈急坏了。因为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小齐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出于对孙辈的溺爱,老人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得多一点、吃得好一些。油条、糖糕、可乐和炸鸡是小齐的最爱,看着孩子高高的个头,爷爷奶奶喜上眉梢。 可11岁的小齐,体重已经达到70公斤。妈妈回家看见儿子,赶紧带着他来到航空总医院身高管理门诊咨询,结果被诊断为早发育、重度肥胖。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原春青说,虽然孩子目前身高不错,但是骨龄明显提前,骨骺可能提前闭合,将会影响最终身高。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就在上个月,原春青接诊了一位患者。盈盈是早产儿,为了给她补营养,妈妈从小就“食补+药补”双管齐下。一直以来,盈盈的身高和体重都超越了同龄人。没想到,刚刚9岁的她就来了例假,提前进入青春期,经检查诊断为性早熟。由于性早熟患儿多伴有骨骼提前发育,导致骨骺提前闭合,因此,虽然开始时身材较同龄儿童高,但最终身高受损,成年后身高偏矮或矮小。 近年来,因性早熟就诊患儿增多,肥胖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原因之一。调查研究表明,肥胖儿童尤其是女童的性激素水平异常,是发生性早熟的主要因素。营养滋补品、含激素类食物、反季节蔬果、高添加剂食物均有可能导致性早熟。 航空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身高管理团队成员张田指出,肥胖不仅会对儿童身高有影响,对成年后的健康也不利。绝大部分儿童期肥胖的孩子,会延续至成年期,造成成年后的持续肥胖,随之而来的是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风险,胰脏癌、肝癌、肾癌等癌症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张田说,市面上有些食品、保健品跟儿童性早熟也有很大关系,家长在选购时一定要谨慎。像冬虫夏草、甲鱼、黄鳝等补品容易把孩子“催熟”;而像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等油炸类食品,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经常食用会造成肥胖。 张田提醒,肥胖需要整体干预,包括营养教育、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和相关治疗。但最好的方式就是——预防。从小为孩子做好体重、营养的数据跟踪和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超重或肥胖。 别把“矮小”当“晚长” “去年夏天1米的个头,今年一量,只长了4.5厘米;教室里总坐在第1排,操场站队总是前3名;衣服穿了2年也不显短”。孩子如果有以上情况,家长可要多加留意,别把“矮小”当“晚长”。 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身高管理团队成员周艳介绍,根据抽样调查,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所有矮小症患儿中,4-15岁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800万人。然而,目前我国每年因矮小就诊的患者不到30万人,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人。 据调查,90%的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或缺乏领导力等心理或行为障碍,可能影响到升学、就业和婚姻。部分患者甚至不具备正常劳动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周艳指出,若发现孩子属于矮小,需带孩子去正规医院专科门诊,由专业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检查身体、判断骨龄、监测垂体功能及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及治疗适应证后采取针对性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迅速发展,儿童矮身材既不是没有手段干预,也不再是无药可治。周艳提醒,矮小症的治疗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有一些矮小的孩子经过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正常身高。生长激素是处方药物,治疗过程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密切随访观察,进行必要的监测,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身高管理团队成员王志兴强调,生长激素的治疗应遵循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儿童骨生长的潜力及时间空间越大。因此,家长及托幼机构或学校应随时关注孩子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偏离。一旦发现孩子身高显著落后,应及早就诊,明确诊断,规范治疗,以免骨骺闭合失去干预机会。 王志兴还提醒,并非所有的性早熟和矮身材都需要立即治疗,有时候会先观察几个月、定期复诊。观察和定期复诊也是一种治疗。但观察不是放任不管,是要定期检测孩子的身高、体重、骨龄、性发育和其他发育指标变化,要定期找医生做综合发育评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干预、及时处理。在专家指导下采取合理干预措施和必要的临床观察,以免贻误治疗时机。